对争霸的态势,必须有一些具体的分析。
必须看到:这种具体分析,并不有损于我们对战争性质,以及争霸的大资产阶级性质的判断;恰恰是巩固了上述判断。
俄乌战争开打快一个月了。
这是一场“奇怪战争”:战争最大的谜就是战争本身。
本来应该作为分析基础的东西——战场态势,反倒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不管我们对战争本身持怎样的态度,一个基本的判断应该是:
战争当前处于一种“微妙平衡”状态。
从俄罗斯方面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分析,比如俄准备不足动员不够、俄军战力没有想象的强、俄停留在多兵种协同机械化重兵集团突击的水平、俄军根本无意于打烂……等等),俄军的进攻态势保持在一个保守的区间。
看起来,普京的策略更像是边打边谈、以打促谈,而俄乌谈判近期的某些进展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正如普京反复宣示的:俄并不意在占领乌克兰,而在于使乌“去军事化”,即瘫痪它的军事能力——似乎正是应该从这一点出发,看待俄军的打法。
虽然普京反复重申“去军事化”的意图,但是,看起来各方在战争初期都有主观主义,即主观地认为俄有“去军事化”之外的更高目标。
事态的发展似乎证明:普京的目标,决不比他公开宣示的更多。
当然,这还要看谈判的进展,即“以打促谈”的具体效果如何,能否迫使乌克兰做出俄能够满意的让步。
国家主义者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普京是“老糊涂”,出兵是一种“战略错误”。
事实上,未必如此。
即:普京也可能还是那么精明老到,他的目标仅仅是“拉住”乌克兰。
战争的基本结局估计还是:俄罗斯不惜一战,阻止或结束了乌克兰向美西方“一边倒”、甚至谋求再拥核的步骤,也就打断了美西方帝国主义霸权在欧洲无限向东扩张的进程。
换言之:表面上是俄进攻、美西方和乌克兰防御,实际上恰恰相反——俄不过以这种进攻来达到防守目的,即保持原有的欧洲战略平衡、阻止美西方二三十年来挟“冷战”胜利之势的过度扩张。
拉夫罗夫就说,俄军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是西方国家自1990年代初至今,针对俄罗斯的连串动作累积所致。
事实证明,俄确有此能力,虽然它不可与当年苏联同日而语,但还有起码的基于军事能力和核力量的战略反制能力。这当然也是对“民左”所谓“半殖民地”论的打脸,“民左”的悲情主义营销不仅不是马列主义的,甚至连……一般分析的水准可能都达不到!!
究竟是谁“联系实际不够”呢?
这是当前乌克兰局势“微妙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因:
俄罗斯和美西方这两个帝国主义力量之间,还能够维持相对的战略平衡,不使爆发大战(只是在大战和核战争边缘“游走”了一番),不使出现完全倒向美西方一边的战略失衡。
正是两大帝国主义力量之间博弈的这种相对平衡,决定了乌克兰战局的当前基本面貌。
当然,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
***
东方某大国的态度和采取的相应行动,也对战争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这是一种最有存在感的“局外人”。
事实证明:所谓“合纵抗美”,目前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对两大国可能的联合,有所高估。
一方,在抗美问题上有摇摆性;另一方,对战略合作伙伴也不是一切公开。
所谓“联合起来挑战美帝秩序,以打造新秩序”,起码目前是高估了他们。
他们确实有这种需要,但这种需要看来还没有变成行动。
这种行动也有不小的难度:美帝看来是最后一个资本霸权,而其他大国的资本主义由于不具备美西方那样的最高典型性而很难复制美帝式的全球霸权。
换言之,这次很有可能只是俄的带冒险主义的行动,也很难对美帝霸权造成实质性的打击——只是回复到或维持此前的战略平衡(乌克兰不全面倒向美西方),而代价是俄自己从美帝和西方那里得到的经济打击更多一些。
俄当然算清楚了,或认定:由此而来的经济打击,并不比乌克兰全面投入西方阵营更严重。
虽然某大国在意识形态取向和战略利益上与俄高度契合,然而,双方关系当前并没有密切到盟友程度。
尽管我国舆论界的“民左”人士喊得声嘶力竭,官方还是采取这样的对策:
谨慎在俄、西之间保持平衡中立,一方面高谈“和平”以跟俄拉开距离,一方面又主张“尊重合理安全关切”以跟美拉开距离。
近一个月来,这种“两面性”对策,看来没有改变。
这当然不是因为各大国都有什么“良心”,有什么“和平愿望”。
决不是因为如此。
这恰恰是由他们的实际利益决定的。
一个迹象就是,正如有论者指出的:有关大国当局,甚至俄当局,战前都没有进行真正的战争动员。
有人解释为,这是普京的“失策”。实际上未必如此:这恰好能够证明,普京的目标并不是战争本身,而是以打促谈。
***
当今争霸的格局,与其说是“两极”,不如说是“三极”。
《联合早报》一篇社论说:“在这场三国演义中,三方均有各自的战略利益盘算,要促和少了任何一方都很难奏效。”
又可这样理解:虽然大国之间矛盾激化了,但矛盾又还没有发展到那种程度,即不得不通过结盟对抗乃至投入大战的形式,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严格说来,现在三方对于“决裂”都准备不足,故而不敢冒险:美固然不直接出兵,俄也坚持边打边谈,另一大国则采取两面政策。
矛盾发展了,但又没有发展为全面冲突——这是战局“微妙平衡”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当前不论东西方,都还没有出现客观的真正的革命危机形势的一个根源;而这,自然又成为民族主义机会主义到处泛滥的一个客观根源。
未来,这种平衡的改变,将取决于:
① 美帝国主义世界霸权的继续衰落,衰落到比当前还不如的地步。与此相同步的,是其他大国力量的继续增长;
② 伴随着①,必然促使帝国主义其他大国更加敢于采取改变现状的实际行动,甚至促使目前暂栖于美帝羽翼下的其他帝国主义大国(如日本)也正式加入争霸的行列;
③ 伴随着“无主”状态下争霸态势的加剧,到那时,才会走到重新结盟、形成集团对抗的那一步;
④ 然后才可能是全面的冲突。
假如有什么人,在战争中间高喊“民族解放”,高喊“(半)殖民地求生存”,那就是比当前正在实际争霸的各方都更加民族主义,更加热衷于战争了……
这才是我国舆论真正的吊诡之处。
这也才是我国“民左”分子的荒谬可笑之处。
就是说,不管“民左”怎么高声要求强硬,而官方出于自己的实际利益,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都暂时不会奉行更激进的政策。所以,“民左”联合小粉红发起的“强硬请愿”,就变得不伦不类……
“民左”既高估了俄(俄不过是要维持战略平衡现状),又高估了东方某大国(“夫妻论”仍是指导思想)。
这表明,假如无产阶级看不清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处境,假如无产阶级被资产阶级出于自己利益而宣扬的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所俘虏——那么,他们的思想,会走到与自己的实际利益相背离不知道多远的地步!!(“民左”思潮的沾染者里面当然不乏无产阶级,甚至……很多都是!)
无产阶级内部的机会主义者,不但可能回避、帮忙掩盖帝国主义的深刻矛盾,甚至还可能……在某个特定时候比帝国主义者自己还要激进!!
岂止拿错了剧本,而且在错剧本中还表演得很卖力……
历史上,伯恩施坦就曾经积极支持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甚至为了迎合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需要,鼓吹荒谬绝伦的“社会主义殖民政策”……他说:“不应当在殖民政策上采取单纯否定的立场,而应当实行积极的社会主义殖民政策。我们应当摆脱那种主张立即放弃殖民地的空想。……文明民族对非文明民族的一定监护是必要的,这是社会主义者应该承认的”……
而在战争面前,中国有一类“左派”,也教师爷般的出来“教导”我们说(他们的逻辑无非是):“不应当在帝国主义争霸问题上采取单纯否定的立场,而应当实行……积极的‘社会主义争霸’政策……应当摆脱那种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空想’……假如到处是帝国主义者,我们不妨也做做帝国主义者!!!”
——“民左”们的天才逻辑,难道不是大抵如此吗?
必须认识到:就像疫情失控的代价一样,战争的代价,归根到底要由身处底层的绝大多数群众来承担;资产者尤其是大资产者,仍完全可以在疫情以及战争中大发其财。
3月1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总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球十亿美金企业家的总财富比去年增长了4%,达到96万亿元人民币,再次刷新纪录;中国以1133位十亿美金企业家蝉联第一,比去年增加75人,其次是美国716位(增加了20人),中、美的人数加起来占世界的55%……
当然,也有清醒的民族主义者或入关壬,对当前具体实际的判断,比“民左”清楚一些:
换言之,不管哪方哪派,“大棋党”思维方式都是一种low到爆的自嗨或意淫模式,丝毫无助于分析实际问题。
历史上,从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1898年美西战争,到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1914年爆发,也费去了十几年的功夫。当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历史情形只不过是研判当前形势的一个参考。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公众号
